Mar. 13, 2024
等離子體表面清洗是指通過等離子體與材料表面的油脂、氧化物等產生一系列物理、化學作用,從而揮發和清除污染物,但材料的整體結構和性能保持原狀不受影響。
等離子體表面清洗技術起源于20世紀初,已運用于各種電子元器件的制造過程中,促進了現代電子通訊業的發展。物質通常以肉眼可見的固態、液態、氣態三種形態存在,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,還存在著不同于常見的固液氣三態的物質:(1)高速運動著的電子;(2)處于激發過程中的中性原子、分子、原子團(自由基);(3)離子化的原子、分子;(4)分子解離反應過程中生成的紫外線;(5)未反應的分子、原子等。這些物質雖然存在的狀態比較復雜,但總體上仍然處于電中性狀態,這些特殊的物質形態,就稱為等離子體狀態,又稱為物質的第四態。在地球大氣中的電離層和太陽表面存在有等離子體,用人工方法也可獲得等離子體,如將處于低氣壓狀態的氧氣、氮氣、水蒸汽等氣體分子置于高頻電場中,產生輝光放電,其中高速運動的原子、分子、電子和帶有正負電荷的原子及分子互相碰撞,結果又激發出電子,而本身又處于激發狀態或離子狀態,此時的狀態就是人工制造的等離子體狀態。簡單地說,等離子體就是一團由正離子、電子、自由基和中性氣體原子所組成的會發光的氣體團。
等離子體清洗時與材料表面發生兩種主要的反應,一是利用自由基與表面做化學反應,在壓力比較高時,對自由基的產生有利,此時化學反應起主導作用;二是利用離子與表面做物理反應,即進行純物理的撞擊,把材料表面的原子或附著的原子打掉,離子的能量越高,撞擊效果越好,在壓力較低的情況下,物理撞擊將是主要的。
此外,等離子體中自由基的存在對于清潔效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,因為它們可以與物體表面發生化學鏈式反應,產生新的自由基或進一步降解,可能降解成小的揮發性顆粒清除污染物。而且紫外線具有強大的光能和穿透能力,可以穿透材料表面幾微米的深度,產生新的自由基,從而使附著在表面的材料分子鍵溶解的效果。
等離子體表面清洗技術作為一種清潔的干式工藝,不需要液體化學材料,省去了很多繁瑣的操作及后續處理,運行費用低,清洗后不必再對被處理材料進行干燥處理,整個過程幾分鐘就可完成,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對待處理的材料沒有特殊要求,在清洗處理的同時還能改善材料本身的表面特性。
Mar. 07, 2025
Mar. 03, 2025
Mar. 01, 2025
Feb. 26, 2025
Copyright@ 2024深圳納恩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|
Sitemap
| Powered by | 粵ICP備2022035280號m.zhouningrencai.com | 備案號:粵ICP備2022035280號m.zhouningrencai.com